民众如果没有一定的传统文化或民俗常识而听信谗言、流言,成为一种社会流行病,是件很可悲甚至有点可怕的事。最著名盲派算命大师传人上海八字预测卜卦准确率最高 比如,所谓“寡妇年”的传言,每隔三两年便流传一次。“寡妇年”自然不宜结婚,否则“要做寡妇”,害得不明就里的大众瞎担心一场,条件成熟本打算结婚的不敢结,只好焦心等待,或者急吼吼赶着“寡妇年”还没到来提前结婚,难免草率。果真有“寡妇年”吗?没有!“寡妇年”的叫法只是现在的人缺乏传统民俗和基本历法知识的以讹传讹。 无春年、双春年的叫法一直有,以前是一般百姓都知道的。“无春年”又叫“寡春年”,这个“寡”是缺乏之意,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农历从正月初一到除夕一年内不见“立春”节的;顾名思义,一年之中见两个立春节叫“双春年”,一个立春的就叫“单春”——其中有一种正月初一立春的叫“同春”,如1992年的猴年,因难得碰巧所以一般人可能不一定清楚。这些在近现代之前,还是没什么异义的。 大概是托了网络发达、信息爆炸的“福”,近十几年来无端出来个“寡妇年”的传言,就算当事人自己不信,双方的父母亲戚也难免“关心”、干涉。这不,明年癸巳年又是年内不见立春的,早有“寡妇年不宜结婚”的流言喧嚣尘上了。不仅一般老百姓相信此说,更有香港、大陆很多靠编书卖讨生活的无知无良大师小师们,或望文生义或无中生有,言之凿凿,推波助澜,真是可恶至极。
据记者调查,为避开2013年所谓的“寡妇年”, 今年和2009年一样出现了结婚“轧闹猛”现象。
笔者曾问过认识的某台湾同行,他说你们大陆的人怎么比我们台湾人还迷信?言外之意,就是台湾人虽说多信风水、信算命,但因为民众的传统文化根基比较深,“寡妇年”这种无厘头不大可能流传。这其实也在情理之中,因为中国大陆毕竟因政治原因对传统文化践踏过几十年了,铺一开放,先接受的总是简化的、娱乐的快餐文化,对传统文化和民俗常识已经知之甚少,只要有不负责任的娱乐大师们一忽悠,什么东西都会走样变调,委实误导甚至害人不浅。 “寡妇年”不宜结婚的说法是荒唐的,既没有科学上的依据,也不符合命理学原理,这一点无论是民俗专家还是命理专家,观点是一致的。“寡春年”,是指整个农历年内都不见立春的年份。以明年农历癸巳年的蛇年为例,立春在公历2013年2月4日,春节(正月初一)要到公历2月10日,立春在年前;农历2014年的春节是1月31日,而立春要到2014年2月4日,立春在春节之后,则2013年农历全年(即上一个春节——公历2013年2月4日到下一个春节——公历2013年1月31日之间)不存在立春日,2013年就被称为“无春年”或“寡春年”。同理,“双春年”就是农历一年之中见两个“立春”节的,如今年2012年便是——农历正月十三日立春,十二月二十四日也是立春(就是上面提到的公历2013年2月4日)。可以告诉大家,2014也为“双春年”,2016又是“寡春年”。 说到底,有无“立春”只是农历和阳历之间的“阴差阳错”造成的。阳历是按照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规律制定的,地球公转一周为一年,算做365.24天。农历是按月亮盈亏变化的规律制定的,有平年和闰年之分,平年全年有354或355天。 而“立春”节基本定于每个阳历年的2月4日左右左右一两天内,这样逢农历闰月就有两个立春,而部分平年就无立春和一个立春了。这些节气变化大致遵循19年一周期循环的规律,一般是每19个农历年里会有7个“寡春年”,7个“双春年”和5个“单春年”,也就是说类似现象平均二三年就会出现一次。这些只是历法上为调整农历与公历的时间差出现的现象,所以有无“立春”,根本不可能影响四季轮回,也不影响人们的生活。 “寡妇年”不敢结婚的人,说明你是相信命运的,那么,最后笔者站在命理专家的角度再从命理上略说一点,传统的八字算命,在确定你是出生于哪一年或者是什么属相上有着严格规定,既不看公历,也不看农历,而是看某个六十甲子年份中的“立春”节,而且准确到一小时内,所以,从正统的中国命理角度说,任何一年都有而且只有一个“立春”节,命运学理上从来都没有过所谓“寡妇年”一说。如果一定要将“寡春年”硬生生理解成“寡妇年”会守寡,那就完全可以将“双春年”理解成“重春年”会有“二次婚姻”,古人叫“再蘸之妇”,这和前者其实换汤不换药一个样了,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平均约五年之间只有一年“单春”是能白头到老可以结婚的?这不瞎扯蛋么! 适当相信点命运是人的正常、普遍心理,但不要见风就是雨,要知道咱中国的算命是讲命理的。不明就里便轻信传言的,是迷信;自己不了解望文生义拿“寡春”当“寡妇”解的,是无知;明知原委再来夸大所谓“寡妇年”之害的,是忽悠。望各位明鉴。
趙易 2012-1-22
相关阅读: 明月探春引兔来-兼谈兔年运程及生肖吉凶正识
(本文由上海酿名公司网站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键词:算命八字算命大师八字预测专家有没有寡妇年胡说八字批算人有命运不可迷信 作者:趙易 来源:上海算命大师 2013/1/22
|